阎锡山衣锦还乡却没有大张旗鼓,为何走到村头就下车步行?
民国时期,全国陷入混乱。但是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就是军阀阎锡山所占据的山西。山西在他的治理下可谓是百姓安康,甚至连上学都不要钱。周边很多省份难民纷纷逃往山西,希望在这里寻求避难。
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五台,故乡情怀特别严重。即使工作再繁忙,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回家看看。当他坐上山西第一把交椅时,就提出回家祭祖的想法。
当时很多人认为他这是衣锦还乡之举,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部下为了迎合他的意愿,先是大操大办十几个车队送行。但是他拒绝了属下的好意,只是带了几个随从,开着平时的车就回家了。
当汽车到达村头时,更是停下车步行。遇到昔日长辈,按照当地礼节问好。丝毫没有显山露水,在老家祭祖完毕就匆匆离开,周围人也不知道他这几年究竟干了什么。
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面,阎锡山每次回到老家。从来都是收起在外面的架子,本本分分的做一名山西五台“普通人”。后来很多人问他为何如此行径?
他的回答很令人动容,自己老家孕育了他。就算在外面过得再风光,回到老家在老人面前还是一个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我是在乡亲父老眼皮子下长大,怎么会在他们面前炫耀?
而阎锡山并没有只是说说而已,他先是在山西普及义务教育,又建设起诸如太原兵工厂在内的工业体系。改善了山西的交通情况,在农村地区推行六政三事。抗日战争时期,更是积极投入到抗战中。是所有军阀当中,口碑比较好的一位。
阎锡山当了都督以后,其实一直忙于公务,顾不得回家。可是他对于其父亲的外债,却始终念念不忘。
1913年,他派叔岳丈到五台县清理债务,才把债务还清。
后来,阎锡山回了几次家,因为当时太原到河边村的公路,以及铁路都尚未开始修建,所以,他每次回家都是带20多个护兵,骑马回村。
据说他从不惊动乡亲,村里也从没举行过欢迎仪式。
阎锡山总是悄悄地回来,悄悄地离开。
有一次骑马进了村,街上有几头毛驴驮着砖块,慢慢腾腾地走着,挡了阎锡山的路。
阎锡山的马弁跳下马,要抽打老乡的毛驴,阎锡山连忙阻止说:不要打,你就让它慢慢走好了。
后来,太原到河边村有了简易公路,那么,为什么阎锡山也不乘车进村,而是到村头就下车步行呢?其实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缘由。
阎锡山的故里原为五台县河边村,解放后属定襄县管辖,阎在为人处世上很有自己的特点。
阎锡山在辛亥革命时推翻了山西巡抚陆忠琪的统治,从此登上了山西都督的宝座。
一
阎锡山1905年在日本学习军事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在和孙中山交谈中,他极力赞成“南响北应”的战略,也就是说中国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阎锡山须在晋省遥应”。
1910年,阎锡山在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正式掌握了新军的领导权。
1911年10月28日,阎锡山决定次日发动起义,起义成功后,被社会各界推举为都督。
为了打击清***军队的反扑,扩大革命成果,阎锡山领兵出省作战,北上绥远,攻下包头,杀向呼和浩特。
1912年4月,南北议和,中华民国建立后,阎锡山才回到太原,以都督的身份开始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二
从1911年开始,每年春节前阎锡山都会回五台县河边村,看望父母陪他们一起过年。
因为这是第一次,阎锡山身边的幕僚们认为应该隆重一点,所以经过准备,理出一个清单给他看。看完他笑了,车30多辆,随行的文武官员几十个,保卫军队一百多人,礼品物件都能装好多车。
阎锡山把上边的东西全部划掉,重新写:一辆陈旧的美式吉普和两名年轻单身的军官和一名司机,外加几身换新衣服。
所谓“衣锦还乡”在中国是一个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每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想回到家乡做点事情也好,祭祖也好,反正是要光耀门楣的。
前几天刷抖音的时候就看到恒大老总许家印陪父亲回河南周口老家,那才叫一个衣锦还乡,如今的许家印2900亿,还能回乡去看望父老乡亲,说明许家印先生在成功之后不忘初心,不忘生他养他的地方。
然而,许家印却说“不为衣锦还乡,只求回报乡梓”,回到家乡后,许家印同乡亲们吃了一顿有地瓜、黑窝头、煮***萝卜、地瓜汤的大餐。
这才是真正的大佬,现在很多成功的人,早就忘了哪里是他的故乡了。
说起来这个衣锦还乡,并不都是光耀门楣的事情,这个典故最早说的是楚霸王项羽的事情,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以图天下,结果项羽却分封诸侯,看到秦宫破壁残垣,因此说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这就是项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思想,关羽在建功立业之后迫切的想要回到家乡炫耀。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想衣锦还乡而不能在落魄的时候回到家乡。
现在多少大学生毕业后在北上广过的不如狗,却不敢回到家乡,没有出息的人回到家乡迎接你的只能是热嘲冷讽,纵横在外面上两年班混不下去了,回到家乡的时候,从大家的脸上都能看出来他们心理的话,那谁家那谁,上个大学白念,出去连个工作都没找到。
有点感慨万千,话题扯远了,接下来再说阎锡山衣锦还乡的事情。
历史已成过去,现在想起阎锡山 的当年,已经快百年之事了。无论用什么观点评价阎锡山,都别忘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特殊时代。处在乱世的阎锡山,能把家乡山西治理成一片世外桃源,人民安居乐业,确实不愧一代人杰。
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 ,阎锡山出生在五台县河边村,父亲阎书堂,当时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办,负责慈禧的生理卫生和日常用品,整个清宫的脂粉绸绢,都由阎书堂提供。
慈禧非常信任忠厚正直的阎书堂,听说阎书堂喜得贵子,要做阎锡山干娘,权倾朝野的慈禧能为阎锡山干娘,也是阎书堂求之不得的。后来阎书堂在阎锡山五岁时,带他进京认干娘,阎锡山宁死不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阎锡山20岁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六期。日本***亲自接见了他,并进入日本陆军军官学校。与东条英机,冈村宁次都是军校同学。当时日本陆军学校有一条校训【要做就要阎百川】
回国后的阎锡山 ,慈禧一心把自己的娘家侄女那梅许配阎锡山为妻,阎锡山没有答应,说满人事多,不守妇道。阎锡山娶了大自己八岁的邻居徐竹青为妻,徐竹青早年丧母,父子相依为命,为照顾脑血栓瘫痪在床的父亲,一直没有嫁人。
阎锡山理解她,并愿意和她一起照顾岳父。徐竹青被眼前的弟弟感动,三日后嫁给阎锡山。虽然阎锡山后来成为山西第一人,终身不纳一妾,与徐竹青相亲相爱,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