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世合理想大地均价多少?
世合理想大地1-1期至善里共推出373套优质房源,涵盖电梯公寓、合院公寓、联排、双拼等多种户型。公寓135㎡起,联排210㎡起,双拼约440㎡,公寓均价6500元/㎡,联排均价9000元/㎡,目前正在火爆销售中。
理想楼层啥意思?
就是整栋楼的2/3中的那几层,这几层楼优点会明显很多,缺点虽然也有,但相比其它楼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没有低楼层明显的缺点,也保留了高楼层的优势,我们住着舒服不说,以后转卖二手房也不会很亏。
青岛楼市“银四”低调收尾:新房仅成交2663套,二手房渐进“微起伏”阶段, 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金三银四虽然是房地产行业的惯例,但是对于青岛来说或许4月份过得比较平淡。尤其是最后一周的销量青岛新房共成交2663套,环比前一周(3237套)下跌了17.73%;可以说算是表现比较一般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青岛4月份房产销量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明显
第一、4月份青岛新房销量环比表现尚可,但是同比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一组数据给大家,4月份青岛新房销量比3月份上涨了5.17%,但是比起去年同期来说却下降了42.83%。可以看出一个事实:青岛楼市虽然有所回温,但是距离真正的回温来说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第二、青岛真正的住房需求不足是导致青岛楼市产生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都是改善房)。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青岛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1983年就步入老龄化),而且这么多年来青岛人口流入情况一直不理想,也是硬伤。以2018年为例,青岛常住人口增加只有10万人左右,可以说这样的人口流入比起青岛山东第一大市的地位来说已经算是不及格了。没有足够的人口流入自然住房等需求就会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青岛开始实行人才住房补贴的主要原因。
第三、青岛房地产市场有所波动,房价横盘的情况或将结束。图为所示是2018年6月到如今的青岛二手房房价走势图,可以看到已经出现了连续8个月的跌幅。如今的二手房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真正的住房需求不足导致的。不过随着人才政策和落户等政策放松,5月份后这样的情况或许有所改观。
房产也是商品,有涨有跌才符合市场规律
第一、尤其是二手房对于市场的表现最为直接,这点大家要知道。过去很长时间包括青岛这样的城市房屋供应量过大是事实,加上本身投资风的兴起自然会导致房价出现暴涨,但是随着投资风减弱(或者被调控)实际的市场情况其实就是过去8个月的情况,房价虚高,需求不足。
第二、以数据来看目前青岛已经进入改善房时代,进行大规模的房产建设已经没有必要。以4月份数据为例,青岛新房成交共计12134套,成交面积1385207.3㎡,也就是说均套面积为118.67㎡。也就是说青岛如今的市场情况已经是大户型,改善房时代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岛真正的刚需不多。
第三、房产绝对不再是只涨不跌的投资品了,这点大家要注意。虽然不可否认近期在长三角地区又兴起了一波投资风,但是绝对不是青岛这样的城市。因为青岛本身虽然经济发展不错,但是产业和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来说很一般,或许是一个居住休闲养老的好去处,但是绝对不是年轻人的最佳选择。这样的城市发展道路注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青岛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还将维持现状。也就是说,青岛的房产本身投资价值还是有限的。
综上,个人觉得虽然青岛4月份的房产销售数据不错,也可以预期5月份会更好。但是介于青岛本身的人口、产业结构很难短时间改变,房产还是谨慎投资的好,牢记:房住不炒!!!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贵阳今年的二手房,为什么不太好卖了?
今年何止是二手房不好卖,就连新房市场,都是和我们的预期有很大差距的。
一方面,二手房交易,涉及到的税费、中介费等成本,如果不是满二满五,起码要比挂牌价要高出好几个点,光是增值税就是5.6%左右,贵阳这边的中介费一般是3%个点,还不算契税、个税,而很多都是卖家净收,这部分成本是由买方来承担的,所以,很多人虽然看着一套房价值80万,但是可能最终要付出85~88万的成本买下它。
另一方面,虽然二手房比一手房的风险可控一些,而且环境、配套之类的也都看得见,但是,现在贵阳一些新盘,特别是一些大型房开的楼盘打折和促销的力度也是相当之大,一些品牌实力和资金都非常雄厚的大房开楼盘都打折降价,还是能够吸附一波购买力的,如果新房买下来的成本,都比二手房便宜,那么二手房几乎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问的,毕竟,二手房除了房龄、住过人(可能有凶宅等情况)、土地剩余年限等问题,还有一个产品更新换代和未来增值和流通性的问题。
总体来说,只有当新房价格明显超出二手房(实际成交价,含税费、中介费等交易成本)起码要在20%以上的[_a***_],二手房才会更为吃香,但是,当下贵阳的新房价格,明显妥妥的甚至还能比某些二手房东挂牌价都还要便宜不少,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新房,更何况还有一些人有“新房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