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应该为明朝的灭亡负责吗?
亡国之君,多少都有一定责任。
封建帝国的每个朝代,经历一定历史时期,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调和,最终都会导致王朝倾覆。
亡国之君,说明他没看清矛盾的本质和根源,反而主观上让矛盾加深了,最终亡国。
历史上有很多帝王,挽大厦于将倾,让帝国中兴,延绵数十载。
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明朝的灭亡让人唏嘘不已,而“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更是充满了悲情的色彩。有史学家认为:“明之亡,亡于天启”也有史学家认为:“始亡于万历”,不管哪种观点,“亡国之君”崇祯都不应该对大明王朝的灭亡负主要责任。
首先,崇祯接手的是一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万历皇帝执政后期荒疏朝政,整个大明近乎于无***状态,“国本之争”以及强征矿税更是让帝国逐步走向没落,然而遗憾的是继任者明光宗登基一月就驾崩,皇位落到了“木匠”天启皇帝的头上,又衍生出一个百年不遇的极品太监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大明王朝的在崇祯即位以前没有玩完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崇祯即位之后,立即着手铲除“阉党”,革除积弊,且勤于政事,躬行节俭,并且选贤任能,一度曾让人看到大明复兴的曙光,然而仅仅是曙光而已,崇祯皇帝并没有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最终还是在崇祯皇帝手里灰飞烟灭。但是我们已不能苛责崇祯做的更多,从崇祯元年到明朝落幕的崇祯十七年,旱灾、洪涝、冰雹、地震、蝗虫各种百年不遇自然灾害从未间断,灾情之严重华夏近五百年未见,自然灾害的后果就是饿殍遍地,李自成、张献忠等悍匪应运而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更让人无奈的是,关外的游牧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杨嗣昌曾力荐崇祯皇帝先于关外的皇太极议和,先剿灭国内匪患,他的观点很明确:“明若亡,必亡于流贼之手”然而在朝臣反对的声浪中,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并没有实施,崇祯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大明江山也变得也四面透风,最终土崩瓦解。
应该负一定的责任,不能负全责。毕竟他接手的朝廷已是一个烂摊子,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能不说,崇祯皇帝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可惜志大才疏,性又猜疑,刚愎自用。因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了袁崇焕后,军事政治随不可收拾了,后来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吊死煤山。临死前还说自己命不好。就其吊死而言,也算有些气节,比之宋徽宗,刘禅等要强一些。
明朝灭亡,责任不在崇祯皇帝。
明朝主要亡于太监乱政和多位皇帝的昏愦。而太监乱政的始作俑者为明成祖朱棣:用刑残酷、宦官专权,且俩者相辅相成
明太祖朱元璋,定制宦官本不许读书。但朱棣反叛时,得到太监的内应,朱棣登基称帝后,遂选官教宦官识字,提高文化水平。不仅如此,还派宦官监军,外行领导内行。又设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代表皇帝监督缉拿臣民,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局面。
明成祖朱棣
明英宗朱祁镇(朱棣是他爷爷):宠太监王振。他听信王振怂恿,亲征,发生了明朝耻辱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皇帝还当了瓦剌的俘虏。没有于谦的“北京保卫战”,明朝就成为第二个“南宋”了。英宗复辟后,于谦被杀。
成化皇帝(朱祁镇儿子):宠太监汪直和万贵妃(比成化大19岁),把持朝政,把后宫和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要不是他儿子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明朝早早就谢幕了,那轮得到背锅侠崇祯皇帝。
明朝中叶以后,连出三个昏君: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万历皇帝。